医谷网

全球缺血性心脏病版图20年变迁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月26日发表在《循环》(Circulation)杂志的两篇研究分别描述了1980-2010年全球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以及1990-2010年IHD的疾病负担(用伤残调整生命年表示)。虽然大部分地区IHD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但由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的影响,2010年全球IHD的疾病负担增加。

全文下载:

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是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测量疾病负担的综合指标,同时考虑了患病与死亡两方面的健康损失,1个DALY相当于损失了1个健康生命年。


1. IHD全球负担

2010年,IHD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一位。IHD的疾病负担包括因患IHD死亡所损失的生命年以及因患三种非致死性IHD,即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心绞痛和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所损失的健康生命年。


a.地域因素

2010年,因IHD所致年龄标准化DALY(/10万人)最高的地区为:东欧、中亚、北非/中东、南亚。但西欧、中欧、北美和澳大拉西亚(Australasia)因IHD所致DALY绝对值(上图)及年龄标准化DALY(/10万人)均有降低。

2010年,高收入地区人群首次发生急性心梗的平均年龄>70岁,首次发生心绞痛的平均年龄>60岁。中低收入地区首次发生急性心梗的平均年龄<65岁,首次发生心绞痛的平均年龄<55岁。中低收入地区DALY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高收入地区主要是由于老龄化。


b.性别因素

尽管男性致死性和非致死性IHD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但全球因IHD所致的疾病负担男性仅略高于女性(7%对5%)。


2. IHD发病率


1990-2010年,全球年龄标准化急性心梗发病率降低,高收入地区降低显着。

全球年龄标准化心绞痛发病率降低,高收入地区降低显着。

全球缺血性心衰患病率升高,不同地区之间无明显差异。

3. IHD死亡率


■同期述评:减轻心血管病负担:任重而道远

全文下载: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尤苏夫(Yusuf)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 麦基(McKee)

在现有的条件下,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评估疾病负担的研究(不仅包括因疾病所致死亡,还包括因疾病所致伤残)所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2010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让我们对全球健康状况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目前,我们仍面临许多健康问题,需要制定相应政策并采取积极行动。

此研究显示,很多发达地区在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取得了显着成就,但欠发达地区的进步较缓慢。了解发达地区取得成功的原因、推广成功经验非常重要。

IHD死亡率下降,一方面是由于治疗措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是由于危险因素得到控制,如控烟、控制胆固醇和血压水平,尽管肥胖和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IHD的风险。IHD死亡率降低与应用简单的药物进行二级预防,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及高血压的管理密不可分。该研究向中低收入国家传递了明确的信息,即一系列简单、低成本的公共卫生政策(如控烟、饮食管理、加强运动、应用简单有效的药物进行二级预防)对加强慢病防控非常重要。

研究中采用的大部分数据主要来自高收入地区,中低收入地区缺乏相应的研究,尚不能确定预测的结果是否足以反映中低收入地区的疾病负担。有研究显示,在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尽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有所改善,但危险因素迅速增加的问题更突出。还有一些低收入国家尽管危险因素较低,但心血管疾病病死率较高,与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较低相关。中低收入国家应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另一个目标是希望量化健康行为和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但由于过于依赖流行病学数据,某些危险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有可能被低估或高估。随着更多、更好的研究数据出现,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健康行为和危险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当然,这些并不能削弱该研究为探索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未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我们需要在众多中低收入地区开展大规模研究以获得可信赖的数据,这是制定心血管疾病防控公共卫生政策的基石。

专家点评:缺血性心脏病全球负担数据解读

北京安贞医院  赵冬教授

在全球大部分地区,IH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但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其全球负担增加。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目前和未来需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做好疾病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研究数据可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赵冬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IHD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循环》杂志发表的这两篇研究分别描述了1980-2010年全球IHD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以及1990-2010年IHD的疾病负担。

研究者系统回顾了现有数据,并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全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中IHD的流行趋势。

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数据,为制定未来的医学研究和卫生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今后全球IHD的防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年龄标准化的心肌梗死发病率降低,心绞痛患病率降低,缺血性心力衰竭患病率升高。全球大部分地区年龄标准化IHD死亡率显着降低,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危险因素得到控制相关。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的影响,2010年全球IHD的总负担较1990年增加29%。

应正视老龄化问题并加强预防工作

赵冬教授指出这两项研究主要有两方面启示。

第一,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目前和未来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老龄化意味着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将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随着疾病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紧急救治和院内外治疗措施改善,慢性病患者病死率下降,生存时间延长,整个社会承担的疾病负担增加。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持续的养老支持、医疗资源支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疾病负担增加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为此做好准备,有关部门在制定经济、卫生政策时,要考虑到老龄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第二,预防是关键。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重视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于未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树立早期预防、终身预防的理念,减少心血管疾病的终身危险。人群中发生的心血管事件中约70%为首次发生,复发比例不及1/3。有效降低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依靠一级预防。

赵教授所在团队近期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血管病杂志》(Eur J Prev Cardiol)的一项中国人群多中心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一个35岁的人,其一生血压都在相对理想水平,主要危险因素都控制在理想水平之内(如不吸烟,血压、血脂等处于理想水平),那么,其终身心血管病风险非常低,甚至可以大大减少年龄带来的影响。部分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严重,但IHD疾病负担有下降趋势,可能与有效的疾病预防减少了老龄化的影响有关。


关注药上市微信
点击关注药上市微信

相关阅读

凶险的百日咳,发病率40年新高!专家:婴幼儿需“加速免疫”

2025-04-25

凶险的百日咳,发病率40年新高!专家:婴幼儿需“加速免疫”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2025-04-24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专注心衰管理,合源医疗完成超亿元融资

2025-04-22

专注心衰管理,合源医疗完成超亿元融资
从“不患病”到“活得好”!多方联动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2025-04-22

从“不患病”到“活得好”!多方联动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04-21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热门推荐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2025-04-24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三项干细胞治疗技术在海南博鳌乐城获批实施

2025-03-24

三项干细胞治疗技术在海南博鳌乐城获批实施
202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增速高于GDP增速

2024-09-04

202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增速高于GDP增速
从“不患病”到“活得好”!多方联动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2025-04-22

从“不患病”到“活得好”!多方联动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04-21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