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国的医院院长是怎么选出来的
美国医生的成长路经,我们都不陌生。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美国医院的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医院院长呢?医院院长上任后要克服那些困难呢?他们的薪酬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为您一一介绍。
具有经营管理与行政事务背景的人是最佳人选
中国与美国在医院院长的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最大的分歧大概是“到底选有医学背景的,还是选有管理背景的人当院长?”医生、行政管理者,谁会成为最佳医院管理者?
其实,在20世纪,美国的许多医院都是由医生负责管理的。但是今天,这一传统观念被打破了,更多的人认为医生接受的是医学能力的培训,应该发挥在治病救人上;而具有经营管理与行政事务背景的人,才更适合参与医院日常运转的管理。
在美国,医院(尤指私立医院)的管理组织结构大多采用董事会制度。董事会是医院的最高权力机构,在医院的发展战略和日常运转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挑选院长这项重要的工作,也正是由董事会完成的。正如古人所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董事会挑选院长的前期准备过程的重要程度,远远大于挑选的过程。
确认要雇佣的院长后,董事会将向本院职工和社区公布。聘任合同是由董事会与新任院长签订,它具有法律约束力,所以有时雇佣和被雇佣双方会聘请律师全面审核合同,有的是律师共同签署合同,以示法律效力的强硬。
做好应对来自各方挑战的心理准备
新院长到任后,工作千头万绪,沟通是首要任务。不单如此,还要做好应对来自各方挑战的心理准备。
首先是来自医生的蔑视。由于医院院长和医生都不认同对方的职业结构、文化和感性认识,因此造成双方的互不欣赏。事实上,医生所了解的医院院长的工作范畴,甚至比对他自己近邻的了解还少。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院长,必须要了解医疗事务管理的重要性。
其次是职业挑战。医院管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作,美国医院的运营带有很强的社会服务性,运行机制十分繁复,这就对于管理者有很高的要求。他们要处理好各种内部和外部的社会关系,还要不断地面对不同的指责和不满。
最后,就是持续的在职教育。美国的院长被聘用后,董事会会在聘任合同中要求院长每年进行在职教育轮训。美国有许多专门培训院长或医院管理者的组织,使他们更具备医院管理的素养,掌握运营之道和有关医学知识。但美国的院长,不管什么背景出身,一旦上任,一般都会放弃原来的专业而专职做行政了。
高薪才能招募并保留和奖励最能干的院长
美国院长的薪酬可能是与专业背景有关的。据调查,有MBA学历的正院长、行政副院长、医疗副院长、科室部门领导、医疗主任,均比没有MBA学历的同样职位人员报酬更高。年薪差异最大的一组是行政副院长,有MBA学历的年薪比无MBA学历的行政副院长平均约多14%。(见下表)
根据美国Sullivan和Cotter and Associates两家咨询公司提供的调查数据表明,2011年,在年收入少于10亿美元的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院院长的年报酬为63.13万美元(中值),大多数报酬差额起因于奖励津贴和现金捐赠。
其实,医院院长面对的独特挑战,是社会要求最苛刻的一种, 而他们的薪酬正是反映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高薪才能招募并保留和奖励最能干的院长,完成医院为社会、为患者服务的职责。
中国医改中,争论的焦点之一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卫生管理体制。而选择最佳的医院院长,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有导航仪一样重要。当然,我们并不用像挑选完人一样挑选院长。这正如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梅贻琦所语:“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学习、借鉴国际成熟的经验是必要的,但不等于简单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