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早期胃癌防治宣传周启动 ,助力 “健康中国203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在2030年要达到79岁,然而目前仍有很多地区尚未达标,而癌症是影响寿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我国平均每天有近1.2万人被确诊患癌,其中消化道癌(食管、胃、结肠癌)占近40%。每天平均超过7500人因癌症而死亡,其中约40%为消化道癌,消化道癌已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2018全国早期胃癌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合影
2018年10月13日,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GECA)宣布2018全国早期胃癌防治宣传周活动将于10月15~21日开展。此次宣传周以‘防治胃癌,从筛查开始’为主题,由全国逾400家联盟成员积极参与,包含一系列专家健康大讲堂、义诊及免费早期胃癌筛查项目,希望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国民关于胃癌的早筛早诊早治意识,从而提升我国消化道肿瘤的防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早日实现。
胃癌呈现“三高一低”,“四早”是关键
胃癌是我国第二大癌症 ,近年来,我国胃癌防控取得一定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呈现“三高一低”的特征:病人多、晚期多、耗费大、生存率低。
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67.9 万例,死亡病例49.8 万例 ,全世界近一半新发胃癌患者和死亡病例在中国,而且后备军庞大。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它可以通过诱导强烈的胃部炎症反应导致胃癌发生,约每2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感染Hp 。除了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高危人群以外,高盐饮食、重度饮酒和吸烟人群也是胃癌的庞大后备军。而公众的早筛早早诊意识薄弱,90%的胃癌患者发现病况时已是进展期,错失了最佳诊治时机,一年的治疗费用均在二十万左右,医疗负担重、生存率低。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理事长、
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任、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院士
数据显示,欧美国家的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日韩等国更是高达90%,而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则不足10% ,如果能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胃癌经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约为 90%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任、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理事长李兆申表示,如果胃癌能够实现“四早”:早防、早筛、早诊、早治,将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这也是提高我国消化道肿瘤防治水平的关键。
40岁以上高危人群和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重点筛查
目前,胃癌的主要筛查方法包括胃蛋白酶原(PG)检测、Hp检测、内镜检测以及胶囊内镜检测。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胃癌筛查策略,一直是政府和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着上升,因此在40岁以上高危人群中进行早期胃癌初筛,更符合中国国情。
此次活动倡导40岁以上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之一者都应该进行胃癌筛查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癌高发地区人群(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太行山脉和甘肃等地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病变;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其中幽门螺杆菌(Hp)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可控因素,通过尿素呼气试验等方法即可确诊,确诊后规范用药即可根除。数据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胃癌风险达46% 。
据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秘书长、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杜奕奇教授介绍,此次筛查主要以血清学胃功能检测为主,参加检测的人员只需抽个血就可检测4项指标: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抗体。如果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建议尽早进行药物根除治疗,降低胃癌风险。如果发现胃癌疑似患者,可通过胃镜、病理学检测等精确检查进一步诊断,以便及早规范治疗,提高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多方聚力,提升我国早期胃癌防治水平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消化道等高发癌症的防治工作,“健康中国2030”提出,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
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中心副处长李方
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中心副处长李方表示:“随着‘健康中国2030’宏伟战略的逐步落实,‘一带一路’全球合作战略的出台,我国正在加快布局肿瘤防控事业。此次全国早期胃癌防治宣传周的启动,不仅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2030’提出的‘到2030年,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未来还有可能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民健康做出贡献。”
2018年1月19日,由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牵头,阿斯利康支持的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项目(GICC)在无锡正式启动。该项目率先建立了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防控体系和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截至2018年8月底,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已在无锡包括江阴、宜兴共9个三级医院开展筛查,覆盖70%的二级医院和20%的社区医院,完成超过5000例社区筛查,一共发现了8例早期胃癌。
7月,由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委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起,阿斯利康、必欧瀚、富士内镜、安翰、泰康在线等多方支持的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正式成立。
李兆申院士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平台,能够覆盖地区一级的医疗机构,让老百姓在不同的地区,根据自身的需求,获得最经济快捷的胃癌早期筛查。对于无锡模式,他强调,不能在医院里等着病人,而是深入社区,对符合条件的人群,进行全覆盖的筛查并建立档案。下一步再将无锡模式推广到江苏、华东、全国,甚至是“一带一路”。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副理事、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副理事、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表示:“在联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消化道早防早治领域进行了成功的创新实践,如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的建立、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的成立等。此次胃癌宣传防治周活动,是联盟成立后的重要举措,印证了联盟为提升我国消化道肿瘤防治水平的强大决心和行动力。作为联盟成员之一,阿斯利康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时刻牢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致力于与多方携手,提升国人胃癌的早筛早诊早治观念,助力我国消化道肿瘤事业发展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