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丨中国第二例人体冷冻,肺癌患者等待复活
6月17日,山东泰安72岁的刘爱慧肺癌临床死亡后,被转入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罐中。这是继展文莲之后,我国第二例人体冷冻人,为未来科技发展“起死回生”保留了可能。
刘爱慧被宣布临床死亡的那一刻,人体冷冻的相关人员就开始进行人体冷冻前的处理。首先要给脑提供氧气和血。随后将人体用冰包起来并注射抗凝血剂,防止血液凝固。最为重要的一步是将人体血液置换成防冻剂。
因为血液成分主要是水,水遇到低温会凝结成冰晶,破坏人体的细胞壁,对血管和器官造成极大伤害。人体内充满抗冻剂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持人体器官的完整性。
处理完毕后的人体,会被迅速转移到程序降温仪器中。最后整个人的身体会被倒置放入到液氮罐内,罐中的温度被维持在零下196度。对于冷冻人而言,时间至此变成永恒。
刘爱慧的老伴表示:“她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想法,她说人死了以后火化就是一把骨灰。现在自己那么多病,可以尝试一下,看是否真的能延续生命,是不是真能治疗癌症。这也算自己对社会做的贡献,如果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生命科学院的技术人员表示:“那些临近死亡的人,实际上是很难被医治的。很多在生命末期的病人,他们可能会得到短暂的治疗,但最终还是会死去。人体冷冻技术真正吸引大家的地方在于,当前医疗方式无法治愈的人,在未来可能会被治愈。我们可以把希望留给未来。”
目前而言,我国最为成熟的冷冻技术是细胞储存(包括干细胞和免疫细胞),被保存的细胞理论上可以无限期储存,当它们被复苏后可以用于人体,对抗疾病,在关键时刻成为生命的救星。但当前对于人体冷冻还属于未知的前沿科技。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人体冷冻后该如何复苏,抗冻剂中的有害成分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以及冷冻技术会不会对大脑乃至记忆有损伤,都不得而知。
相对于人体细胞储存,人体冷冻的费用还是非常高的。有相关人士表示:手术操作中使用的医疗措施和冷冻器械都较为昂贵,每次的成本都会在100W以上。维护成本比较高,每过10天左右,会补充一次液氮,每年的费用大概在5万元左右。
人体冷冻技术目前还有很多争议,但对于未来的器官冷冻库,以及更远的星际旅行都有很大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这是为未来科技发展“起死回生”保留了可能。
来源:梨视频
医谷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