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谷网

真实案例丨中国第二例人体冷冻,肺癌患者等待复活

来源:弘天生物

6月17日,山东泰安72岁的刘爱慧肺癌临床死亡后,被转入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罐中。这是继展文莲之后,我国第二例人体冷冻人,为未来科技发展“起死回生”保留了可能。

刘爱慧被宣布临床死亡的那一刻,人体冷冻的相关人员就开始进行人体冷冻前的处理。首先要给脑提供氧气和血。随后将人体用冰包起来并注射抗凝血剂,防止血液凝固。最为重要的一步是将人体血液置换成防冻剂。

因为血液成分主要是水,水遇到低温会凝结成冰晶,破坏人体的细胞壁,对血管和器官造成极大伤害。人体内充满抗冻剂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持人体器官的完整性。

处理完毕后的人体,会被迅速转移到程序降温仪器中。最后整个人的身体会被倒置放入到液氮罐内,罐中的温度被维持在零下196度。对于冷冻人而言,时间至此变成永恒。

刘爱慧的老伴表示:“她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想法,她说人死了以后火化就是一把骨灰。现在自己那么多病,可以尝试一下,看是否真的能延续生命,是不是真能治疗癌症。这也算自己对社会做的贡献,如果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生命科学院的技术人员表示:“那些临近死亡的人,实际上是很难被医治的。很多在生命末期的病人,他们可能会得到短暂的治疗,但最终还是会死去。人体冷冻技术真正吸引大家的地方在于,当前医疗方式无法治愈的人,在未来可能会被治愈。我们可以把希望留给未来。”

目前而言,我国最为成熟的冷冻技术是细胞储存(包括干细胞和免疫细胞),被保存的细胞理论上可以无限期储存,当它们被复苏后可以用于人体,对抗疾病,在关键时刻成为生命的救星。但当前对于人体冷冻还属于未知的前沿科技。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人体冷冻后该如何复苏,抗冻剂中的有害成分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以及冷冻技术会不会对大脑乃至记忆有损伤,都不得而知。

相对于人体细胞储存,人体冷冻的费用还是非常高的。有相关人士表示:手术操作中使用的医疗措施和冷冻器械都较为昂贵,每次的成本都会在100W以上。维护成本比较高,每过10天左右,会补充一次液氮,每年的费用大概在5万元左右。

人体冷冻技术目前还有很多争议,但对于未来的器官冷冻库,以及更远的星际旅行都有很大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这是为未来科技发展“起死回生”保留了可能。

来源:梨视频

医谷链

死亡“暂停”: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已完成,“复活”尚遥远

关注药上市微信
点击关注药上市微信

相关阅读

俄科学家计划将人体冷冻患者送往近地轨道保存

2017-08-22

俄科学家计划将人体冷冻患者送往近地轨道保存
中国首例人体冷冻实验背后的故事:对人体冷冻感兴趣的,大部分是民科

2015-10-11

中国首例人体冷冻实验背后的故事:对人体冷冻感兴趣的,大部分是民科
世界首例”冷冻人“已被封存52年,距离复活还差……

2019-04-15

世界首例”冷冻人“已被封存52年,距离复活还差……
“冷冻人”苏醒前,不妨思索伦理问题

2017-08-24

“冷冻人”苏醒前,不妨思索伦理问题
死亡“暂停”: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已完成,“复活”尚遥远

2017-08-14

死亡“暂停”: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已完成,“复活”尚遥远

热门推荐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分级诊疗委员会换届会议暨学术论坛在京成功举行

2025-05-12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分级诊疗委员会换届会议暨学术论坛在京成功举行
从认知提升到行动干预: 诺和诺德携手平安健康,打造肥胖症全周期智慧管理生态

2025-05-13

从认知提升到行动干预: 诺和诺德携手平安健康,打造肥胖症全周期智慧管理生态
厚康举办第二届青岛国际健康科技论坛,行业共话智慧康复未来

2023-09-22

厚康举办第二届青岛国际健康科技论坛,行业共话智慧康复未来
“全神汇聚 氏力不受限”2025神经科学论坛在京召开,共建神经科学诊疗新格局

2025-05-14

“全神汇聚 氏力不受限”2025神经科学论坛在京召开,共建神经科学诊疗新格局
医务人员学术讲课取酬的六个应当、六个严禁

2024-02-26

医务人员学术讲课取酬的六个应当、六个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