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谷网

2018全国两会|让基层医疗强起来,把好医生留在家门口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刘旭、李娜

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是今年新当选的委员。两会前夕最后一个门诊日,他接诊了20余位患者。杨杰孚委员认为三分之二患者的病完全可以在社区、基层医院得到解决,但是实际上却都拥挤在三甲医院里。“尽管2015年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分级诊疗的相关政策,过去几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我始终感觉步子好像还可以更大些。”

找基层全科医生看病被更多人接受

“曾经有一位85岁的老母亲带着自己60多岁的女儿来到社区,为的就是找自己的全科医生看病。这让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委员非常有成就感,”这表明之前不被患者信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逐渐被人们接受、信赖。“3月3日,吴浩委员在”委员通道“上声情并茂地讲述他遇到的故事。

北京丰台区方庄社区辖区人口9万多,是一个老年化的社区。吴浩委员介绍说,2017年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达到42万人次,人均门诊量超过了三甲医院的平均水平。实行了家庭医生签约的居民70%首诊在社区。

”这得益于中心建立了连续的固定签约服务模式: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负责为800到1000名签约的慢病患者服务,通过定向的分诊、预约就诊,使医患之间形成连续固定的服务关系。“吴浩委员说。此外,北京市推进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社区的药品和大医院基本同步,之前在社区拿不到的药品也能拿得到,老百姓更愿意到社区看病了。

然而,吴浩委员也表示,虽然好处很多,但仍面临不少问题,比如全科医生的缺失和能力不足等。好在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一严峻形势,并在今年1月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明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杨杰孚委员认为,”强基层“是推进分级诊疗的关键。”基层医院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与大医院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尤其需要壮大基层队伍。“

把好医生留在基层,激励机制要跟上

截至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达99万个,医疗卫生人员达1120余万人。然而,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与有的基层医院门可罗雀、无人问津的矛盾现象仍然存在。

作为呼吸内科的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代表的就诊号可谓”一号难求“。曾经有一位患者告诉他,半年时间都挂不到他的号。听到这样的话,李为民代表心里很不是滋味。”有的患者拖家带口,背着干粮,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成都,通宵达旦地排队,就为了能够挂上一个专家号。“

究其原因,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委员分析说,公立医院专家资源都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院的医生资历和水平都相对较低,导致患者都跟着医生”往上走“,造成大医院”一号难求“。

为何医生不愿”走下去“?钱学明委员认为,到基层就诊的患者少,医生积累的诊治经验少、成长慢,绩效收入也少。结果基层患者越少,好医生越少;好医生越少,患者会更少。

同时,钱学明委员表示,目前的医疗服务模式不利于人才培养。”各地省级医院、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没有把为下级医院培养专家医生作为主要职责,甚至还与下级医院存在利益竞争。人才培养的不足,加剧了看病难的情况。“钱学明委员感叹道。

为此,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饶文霖代表呼吁,对欠发达地区加强政策倾斜,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畅通晋升渠道。同时,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委员也呼吁,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院设备、设施的投入,以及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在吸引人才的过程中增加一些更加优惠的条件。

分级诊疗还需配套机制支撑

今年两会,钱学明委员带来了关于建设城市医共体改革门诊制度的提案。不谋而合,李为民代表带来了一份关于建立”嵌合式医联体“的建议。

钱学明委员建议,建设城市医疗共同体,为分级诊疗奠定基础。全部基层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分别隶属于各个市级公立医院,形成若干个医疗共同体(医疗集团)。通过市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做到体系一体、利益一致,合理配置专家医生,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和结果互认。

钱学明委员还建议,合理配置专家医生,方便病人就近就医。将城市公立医院门诊专家资源分成两部分,主任医师留在市级医院,副主任医师根据需要轮流分配到相应的基层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通过专家资源的下移,实现服务重心的下沉,方便病人就近在基层医院就诊。基层医院有了副主任医师,病人就不必涌到大医院。

李为民代表则建议,把三级医院的专家、管理、医疗质量水平嵌入到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医院,形成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资源调配、统一薪酬体系、统一业务管理。这样,基层医院便成为了三级医院的分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其”造血功能“。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也能够得以根本解决。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代表则从引导患者就医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医保应当向社区病人倾斜。”比方说,到社区医院看感冒,可以报销80%;如果到三级医院看病,可能就报30%。通过在医保报销比例上拉开差距,就可以引导病人往社区去看常见病、多发病。“

关注药上市微信
点击关注药上市微信

相关阅读

国家医保部门、药监部门有关同志就集采药品上海调研情况作出回应

2025-02-09

国家医保部门、药监部门有关同志就集采药品上海调研情况作出回应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医学健康关注

2024-03-05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医学健康关注
一图速览本届政协重点议题!焦红、孙咸泽都在关注哪些问题?

2019-03-15

一图速览本届政协重点议题!焦红、孙咸泽都在关注哪些问题?
李克强:给予高血压等慢性病用药50%报销,康复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可免费使用公租房

2019-03-15

李克强:给予高血压等慢性病用药50%报销,康复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可免费使用公租房
两会医疗最强音!医护人员最关心的问题都在这了!

2019-03-14

两会医疗最强音!医护人员最关心的问题都在这了!

热门推荐

世界最大医院院长告别演讲讲哭全院人,新院长面临三大挑战

2017-06-26

世界最大医院院长告别演讲讲哭全院人,新院长面临三大挑战
“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沪上启动,专家支招科学管理脂肪肝

2025-07-30

“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沪上启动,专家支招科学管理脂肪肝
破局近视防控乱象——眼科行业多方联合发起“三正规”倡议,对假货“零容忍”

2025-07-29

破局近视防控乱象——眼科行业多方联合发起“三正规”倡议,对假货“零容忍”
“蛇缠腰”专盯中老年人及慢病人群?这些防“蛇”知识你要知道

2025-07-29

“蛇缠腰”专盯中老年人及慢病人群?这些防“蛇”知识你要知道
医务人员学术讲课取酬的六个应当、六个严禁

2024-02-26

医务人员学术讲课取酬的六个应当、六个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