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国产肺癌药,再次大卖
仅仅靠着一款核心产品,艾力斯再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营收超35亿元净利同比翻番
4月24日,艾力斯公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艾力斯实现营业收入35.58亿元,同比增长76.29%;归母净利润14.30亿元,同比增长121.97%,扣非净利润13.61亿元,同比增长124.51%。
对于营收的显著增长,艾力斯表示,是得益于核心产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以下简称伏美替尼)被续约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同时,公司还采取了多项降本增效措施,控制各项成本、费用,促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同比上升,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
此外,据艾力斯同步披露的2025年一季报亦显示,伏美替尼的销量还在一路上扬,致营收同比上涨47.86%至10.9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涨34.13%至4.10亿元。
营收和净利的双增长也为艾力斯带来了大量的现金流入,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15.6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75亿元增长132.12%。
靠一己之力逆势翻盘
近几年来,在众多 Biotech 企业面临融资困境、资金紧张的形势下,艾力斯凭借伏美替尼的大卖,成功开辟出一条盈利之路。
作为艾力斯的当家产品企且也是唯一实现商业化的产品,伏美替尼是一款高选择性、不可逆的第三代EGFR-TKI,其于2021年3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治疗后出现耐药的T790M突变NSCLC患者。2022年6月,伏美替尼被批准用于EGFR敏感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目前其一线治疗适应症与二线治疗适应症均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截至目前,伏美替尼上市仅仅四年,却已然成为改写艾力斯命运的关键力量。伏美替尼2021年上市当年即实现销售收入2.36亿元,艾力斯也得以扭亏为盈,当年净利润约1827万元;2022年,艾力斯继续高歌猛进,营收达到 7.91 亿元,同比增长 49.22%,净利润更是飙升到 1.31 亿元,同比增长 614.44%,其中伏美替尼销售额7.9亿元;到了 2023 年,艾力斯的营收直接冲上 20.18 亿元,同比增长 155.14%,净利润约 6.44 亿元,同比增加 393.54%,而伏美替尼销售额高达 19.72 亿元,同比增长 137.68%。显而易见,伏美替尼在艾力斯的营收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完全靠一己之力撑起了其 97%以上的营收。
除了已获批的适应症,艾力斯还在挖掘伏美替尼其他的临床潜力。此次艾力斯披露的财报显示,其正在开展针对伏美替尼各项适应症的多项临床试验,包括辅助治疗适应症、20 外显子插入突变一线及二线治疗适应症、PACC 突变的一线治疗适应症、针对 EGFR 敏感突变伴脑转移患者的治疗、EGFR非经典突变的辅助治疗等均处于注册临床阶段。其中,2024 年 7 月,伏美替尼用于治疗 EGFR 敏感突变阳性的非鳞NSCLC 伴脑转移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已获得批准;伏美替尼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 III 期注册临床研究已于 2024 年上半年完成患者入组;2025 年 1 月,伏美替尼对比安慰剂辅助治疗携带EGFR非经典突变且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伴或不伴辅助化疗的IB-IIIB期NSCLC受试者的III期临床试验获得批准。此外,伏美替尼适用于EGFR20外显子插入突变 NSCLC 一线治疗适应症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众多产品获批还不能完全“躺平”
在业界分析看来,伏美替尼在国内市场表现卓越,这一成功不仅归功于药物本身的显著疗效,还得益于其精准定位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这一细分赛道。非小细胞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肺癌类型,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0%-85%,且新发病人数从2014年的64.7万人快速增加至2022年的84.3万人。
在市场规模方面,有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药市场达到了542亿元人民币,其中生物药类产品规模为184.8亿元,小分子靶向药类规模为357.2亿元。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为伏美替尼等靶向药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伏美替尼完全可以“躺平”赚钱,在其所处的第三代EGFR-TKI领域,竞争颇为激烈,截止目前,国内已有7款第三代EGFR-TKI上市,除了伏美替尼,其他六款分别是阿斯利康的奥希替尼、翰森制药的阿美替尼、贝达药业/益方生物的贝福替尼、倍而达药业的瑞齐替尼、圣和药业的瑞厄替尼、奥赛康药业的利厄替尼。
其中,奥希替尼是目前国内销量最高的第三代EGFR-TKI,该药也是全球首个获批的第三代 EGFR-TKI,其已在美国、欧盟、中国和日本等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多个适应症,2024 年奥希替尼全球销售额达65.8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