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元医学:打破壁垒 做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细胞疗法的“拓荒者”
当人体进入衰老模式,内部机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可以用“断崖式下跌”来形容:肌肉组织逐步减少,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骨骼开始变得脆弱,更易发生骨折和骨质疏松,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产生的减少带来了皮肤的松弛,而作为在人的直立运动、缓冲震荡等发挥多种功能的椎间盘也开始出现“老化”和退变,含水量下降、弹性减弱、纤维环出现变性,进而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层次和力学性能,易出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症状,这意味着患者要承受身体的疼痛,并接受药物或手术的治疗,现有治疗方式的瓶颈也可能让发生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的患者失去部分活动的功能,而如何从“根儿”上延缓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的进展,还给广大患者尤其是大部分老年患者一个有质量的晚年生活,这正是椎元医学目前在专注攻克的“堡垒”。
在外界看来,椎元医学的创始团队更类似于“医工结合”的模式,联合创始人之一、首席执行官范明浸润于传统骨科行业从事市场营销和产品近20年,曾服务于全球多家知名的骨科龙头企业,另外一名联合创始人是上海九院骨科主任赵杰,其出身于医学世家,父亲赵定麟是国内声望极高的老一辈骨科专家。近年来,赵杰带领其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探索脊柱类疾病的更优解决方案,其中,在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领域,赵杰和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使用成纤维细胞诱导髓核纤维化,从而维持椎间高度的细胞治疗方法”,也正是基于该先进的研究理论,椎元医学独立开发了“FibroCellTM同种异体成纤维细胞注射液”,围绕该产品的研发,开始了一场与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的“角力赛”。
椎元医学荣获“2023张江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
目前,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的治疗面临着哪些挑战?椎元医学的在研创新疗法有望解决其中哪些难题?未来10年,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又将迎来哪些变革性疗法?当下,国内的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处于怎样的一种发展环境?带着这些问题,医谷于日前专访了赵杰主任。
1、据了解,您出身于医学世家,父亲是国内声望极高的老一辈骨科专家是骨科医生,现在您又继承衣钵担任九院的骨科主任,在业内已有很高的知名度,当初是怎样的一种机缘和范总一起联合创立了椎元医学?
赵杰:创办企业无非是要专注新技术、新理念在临床上的转化应用,范明总有履职于多家知名医疗器械企业的市场开发经验,也秉承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先进理念。而我和我的团队身在享受到医疗技术进步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向国际医疗团队的发展模式靠近,一方面在诊疗病人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另一方面在医疗技术上也更加追求精益求精。此外,我和我的团队身处的九院骨科一直比较专注于临床医疗的基础研究、医疗教学基础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应用,如何将一些新的技术发现和新理念转化应用于临床,除了基础研究,还离不开企业的借力,也由此,和范明总一拍即合,以“临床科研+产业开发”力量的协同,于2021年共同创立了椎元医学,现阶段主要专注于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疗法的探索。
2、椎元医学目前主攻的疾病治疗领域是椎间盘退变,请您介绍一下椎间盘退变的躯体化症状表现有哪些?造成该疾病的因素有哪些?发病趋势如何?该疾病现有的治疗方式存在哪些短板?“椎元”二字对于攻克椎间盘退变饱含了哪些期待?
赵杰:单纯地从椎间盘退变本身来说,其不算疾病,大部分椎间盘的退变都属于正常的衰老现象,但也是在不断老年化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和椎间盘退变相关的一些疾病症状开始显现,比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患者一旦患上这些疾病,就会感觉到腰部疼痛、麻木,腰部使不上劲,不敢搬动重物,也无法长时间弯腰,对于一些腰腿疼痛的患者,连简单的上下楼梯都是一个难题,已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阶段,对于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缓解程度时效较短,且副作用不可避免,手术治疗属于“有创”治疗,包括髓核摘除手术、脊柱减压融合固定手术,临床发现髓核摘除手术后虽然可以改善神经症状,然而一旦椎间高度塌陷,易出现腰椎失稳和出口卡压等并发症。而脊柱减压融合固定手术可以恢复椎间高度,维持稳定,但是会固定腰椎,使其失去部分活动功能,同时加速临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属于实在没有退路可选的终末阶段治疗方法。
所以现有治疗方法的瓶颈让病人的获益和付出的代价出现了失衡,即症状解除和功能保存是一组矛盾,针对此,椎元医学期望通过细胞治疗的方法延缓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的进展,让椎间盘在退变的过程中不要过早地产生神经压迫导致的疼痛等临床症状,以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患者无症状、有质量的生活,避免或延后后续的手术治疗。
3、据悉,您带领您的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使用成纤维细胞诱导髓核纤维化,从而维持椎间高度的细胞治疗方法,该研究理论提出的医学基础是什么?
赵杰:这主要得益于在临床上的观察,具体而言,是我们在临床观察到了某个现象,就开始做基础研究来解释这个现象,如果通过研究能解释这个现象,就是知其所以然,比如我们观察到有的患者在做完髓核摘除手术后,可能长达20年都不再复发,椎间高度也维持的很好,但是有的患者复发率就很高,我们就通过基础研究或者动物实验探究其中的原因,确立好研究方向,就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4、围绕上述研究理论,椎元医学独立开发了“FibroCellTM同种异体成纤维细胞注射液”项目,请介绍一下该项目的机制原理?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据您了解,目前国内是否有其他的研究团队也在进行类似的布局?
赵杰:FibroCellTM同种异体成纤维细胞注射液的机制原理是成纤维细胞通过分泌蛋白和自身增殖诱导髓核细胞纤维化,增加椎间盘细胞外基质,在维持椎间盘高度的同时保留治疗节段的脊椎活动度,规范椎间盘退变。此前,FibroCellTM同种异体成纤维细胞注射液已分别在大鼠、新西兰兔和食蟹猴上进行了实验,看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即成纤维细胞治疗后的椎间盘高度得到恢复且脊椎的整体力线稳定性增强,生物力学增强。现阶段,成纤维细胞注射液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多批小试批生产,并确认了工艺参数。近期,还召开了临床讨论会,多方携手共同探讨IIT临床方案,计划于2024年中旬开展IIT临床研究,进一步确认成纤维细胞在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截止目前,国内没有类似的相关研究开展,我们算是很领先的,因为这类研究不管是技术上还是理念上门槛均较高,我们在做该研究领域的“拓荒者”和“探路者”。
图1:大鼠尾椎椎间盘手术及治疗后1、2、3个月MRI检测(椎间盘高信号比)
图2:食蟹猴腰椎椎间盘术前、术后1、2、3个月MRI检测(椎间盘高信号比)
图3:新西兰兔术后6个月番红固绿染色
图4:IIT临床讨论会
5、细胞治疗药物的高昂成本向来是关注的焦点,“FibroCellTM同种异体成纤维细胞注射液”相较于自体细胞疗法,属于现货性细胞疗法,从您的专业角度来看,FibroCellTM同种异体成纤维细胞注射液在生产工艺方面有哪些优势?
赵杰:“FibroCellTM同种异体成纤维细胞注射液”属于异体细胞疗法,其在我们培养体系下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很强,一个供体的组织分离的成纤维细胞培养到临床使用代次可达1012的数量级,可供10万患者使用,且稳定性较好,成瘤性也较低,目前对于成瘤性还在做动物实验进行验证。这里还要特别提到椎间盘是一个封闭性、免疫豁免的部位,且我们的成纤维细胞不表达HLA二类分子,细胞本身免疫原性低,因此患者原位注射异体成纤维细胞,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不会引起排异反应。
成纤维细胞注射液项目的受众群体及市场价值
6、目前,在椎间盘退变的庞大患群中,存在着因症状不一需要接受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FibroCellTM同种异体成纤维细胞注射液”作为有望成为国内首个NDA上市、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成纤维细胞治疗药物,会给这些患者带来哪些颠覆式的改变?
赵杰:颠覆谈不上,我们希望该疗法在获批上市后,让椎间盘退变尚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人群延缓病症的出现,已经有了相关疾病症状的患者则能延迟手术的治疗。
7、目前,“FibroCellTM同种异体成纤维细胞注射液”除了在探索椎间盘退变治疗领域的可行性,是否还在探索其他的适应症?
赵杰:目前有在进行运动医学方面的探究,不过还处于很早期的阶段。
8、据了解,您这么多年一直在专注于脊柱类疾病的研究,以您丰富的医学研究经验判断,在该疾病领域,您认为未来10年会迎来哪些变革性疗法?
赵杰:任何疗法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在医学上,创新疗法从诞生到面世需要经历一个更为长的阶段,不过我相信,在未来10年,脊柱类疾病的治疗应该是越来越走向微创化,乃至无创化。,
9、如果我们10年后再次讨论这个疾病领域的发展,您认为我们会谈论哪些话题或已经取得的成果?
赵杰:细胞治疗在椎间盘退变的相关疾病治疗中肯定会占有一席之地,不管是T细胞治疗方法,还是干细胞治疗方法,都会在疾病治疗领域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同时,长效且副作用较小的药物治疗也会占据主流,此外,数字化时代下的智慧医疗机器人也应该取得了更成熟的发展。
10、作为一名声望较高的医学专家,您如何看待当前国内医学成果科技转化的发展环境?您有哪些观点和声音希望向业界传递?
赵杰:做医学科技成果的研究本应是一件需耐得住寂寞的事情,因为它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和探究,不能过于高调,但目前在国内,医学成果的研究被包装得很故事化,涵盖了一些虚构的成分,在我看来,这就造成了学术和商业的混淆,一项科技成果转化的学术性和商业化本不矛盾,不能用商业思维对待学术,学术也不能唯商业至上,两者应该各行其道,在该产生交集的时候进行交叉,“既疏离,又紧密”,以此打通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