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亿元,一家mRNA企业卖身
近日,疫苗公司百克生物发布公告称,按照一次定价、分期实施的原则,拟分步对mRNA公司传信生物进行增资及股权收购,并最终持有其100%股权。
传信生物:尚无产品商业化,尚未有收入
公开资料显示,传信生物成立于2021年4月,致力于RNA药物的商业化开发,其创始人陈建新博士在核酸药物递送领域拥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曾主导全球首个siRNA药物Patisiran的关键递送技术MC3的开发,同时其也是纳米脂颗粒(Lipid Nano-Particle,LNP)递送技术公司Acuitas Therapeutics的核心创始人之一。据悉,BioNTech和CureVac公司的mRNA疫苗的LNP递送载体ALC-0315均来自Acuitas Therapeutics。
2021年5月,传信生物与Acuitas Therapeutics就LNP递送技术达成合作开发与授权协议,采用经过临床验证的成熟LNP递送技术,加速mRNA疫苗商业化开发。目前,传信生物聚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免疫细胞靶向的LNP递送技术,并围绕mRNA/LNP打造了4个核心的技术平台,并由此建立起包括mRNA序列设计、合成,LNP处方筛选和工艺开发,LNP中试生产和质量控制在内的全流程mRNA疫苗开发能力。
2021年6月,传信生物宣布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由华盖资本领投,元生创投跟投;2022年1月,传信生物获得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由建银医疗成长基金和原股东元生创投(美元II期)共同领投。
不过,由于一直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传信生物目前处于亏损阶段。截至今年3月31日,传信生物尚未有收入,净资产仅剩6228万,今年1-3月间亏损1375万元;去年一年亏损4348万元,由此推算,其账面资金可能不足以维持其支撑一年的运营。业内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委身于上市公司百克生物,对于传信生物而言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百克生物:单一产品依赖突出,谋求多元化发展
百克生物目前拥有水痘疫苗、冻干鼻喷流感疫苗、带状疱疹疫苗3种已获批的疫苗产品,以及14项在研疫苗和2项在研的用于传染病防控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2022年财报显示,其全年营业收入约10.71亿元,同比减少10.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82亿元,同比减少25.46%。
百克生物一直被认为对单一产品水痘疫苗依赖较大。2019年,百克生物水痘疫苗的收入占比高达97.06%,为了降低产品单一带来的风险,2020年百克生物推出鼻喷流感疫苗,2020年和2021年其水痘疫苗的收入占比分别降至76.83%、84.88%,但到了2022年,百克生物的水痘疫苗实现营业收入9.57亿,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回升至89.36%,单品依赖依旧突出。
同时,鼻喷流感疫苗的上市也并未能帮助百克生物提振经营业绩。2020年至2022年,百克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14.41亿元、12.02亿元、10.71亿元,同比增长47.73%、-16.6%、-10.86%;净利润分别为4.18亿元、2.44亿元、1.82亿元,同比增长89.23%、-41.77%、-25.46%。百克生物连续两年净利润下滑,其中净利润两年间整体下降56.5%。
在研产品方面,百克生物的研发管线大多进展缓慢,最快的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在临床I 、II期阶段。
此次,百克生物对传信生物进行增资及股权收购,也被业内认为是百克生物谋求产品多元化的重要举措。据百克生物公告介绍,传信生物在mRNA疫苗研究技术方面具有核心优势,通过本次投资,百克生物将加快建设mRNA疫苗研发、产业化平台;开发适用于不同目的的mRNA递送技术;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发挥mRNA技术优势,有节奏地重点开展癌症治疗性疫苗及其他传染性疾病预防性疫苗研究工作,促进公司实现产品及技术多元化,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公告,按计划首期(即本次增资)以人民币1.5亿元认购标的公司传信生物69.98万元的新增注册资本,剩余增资认购款1.49亿元计入传信生物的资本公积金。 首期增资完成后,百克生物持有传信生物17.64%的股权。整体投资周期约3-4年,如项目进度不及预期,未达到协议约定里程碑节点,该项目的后续实施可能存在顺延、变更、中止甚至终止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 首期增资中传信生物100%股权的交易价格对应为8.5亿元,较其2023年3月末净资产账面价值增值约1265%。也就是说,百克生物通过溢价12.65倍收购了传信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