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1类创新药若欣林全国上市,已在全国22个省市开出处方
12月3日,绿叶制药集团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商品名:若欣林)正式在华上市。这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化药1类创新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能够满足患者对于改善焦虑、快感缺失、疲劳、认知症状等治疗需求,是国产创新药在抑郁症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抑郁症治疗亟需创新疗法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其患病率在我国达到3.4%[1],在全球范围内达到3.8%[2]。而在近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抑郁症的患病率呈现进一步增高的趋势[3],疾病负担日益严峻。
然而,抑郁症的临床治疗面临诸多困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教授指出,现有抗抑郁药治疗的缓解率和疗效仍不理想,部分症状维度在治疗中仍是难点,这主要由于抑郁症的机制特别复杂,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能够靶向所有抑郁症相关通道的药物。另外,抑郁症需要长期治疗,传统的抗抑郁药副作用大,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是导致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抑郁症的复发率高达50%~85%,其中50%的患者会在疾病发生后的2年内复发[4]。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张鸿燕教授表示,复发直接导致患者对治疗药物敏感性的降低,使得治疗效果变差、治疗难度增加、治疗时间延长,不利于疾病的完全恢复,存在残留症状,表现为焦虑、认知损害、疲劳、快感缺失等。“因此,抑郁症的治疗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尽快控制症状,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保持良好的社会功能。”
填补临床需求,全面改善抑郁症多维度症状
抑郁症有着复杂且多元的症状表现,其多维症状受到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三种神经递质的共同影响。同时提高突触间隙5-HT、NE和DA的水平,可实现治疗作用相互协同,更全面地缓解抑郁症患者不同维度的症状,并拮抗5-HT水平增加带来的DA能下降所引起的副作用。
若欣林是绿叶制药自主研发的全新分子实体。临床前研究表明,其对于5-HT、NE和DA均具有再摄取抑制作用。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若欣林能够全面、稳定的治疗抑郁症,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阻滞/疲劳症状、快感缺失和认知能力,促进社会功能恢复;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引起嗜睡,不影响性功能、体重和脂代谢。此外,若欣林不经肝脏CYP450酶系代谢,药物相互作用少。
“传统的抗抑郁药很少针对多巴胺系统,而多巴胺系统与兴趣减退、动力不足症状有关,若欣林恰好可以满足该临床需求,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此外,相较传统抗抑郁药,若欣林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少也更加安全,尤其适用于有其他疾病需要合并用药或者有肝功能问题的患者。”赵敏教授说道。
结合自身30多年的抗抑郁药临床研究经验,张鸿燕教授认为,若欣林是一个具备优势疗效,安全性、耐受性非常好的药物。“大多数抗抑郁药有效率在60%左右,而若欣林无论通过‘汉密顿抑郁量表’,还是‘蒙哥马利抑郁量表’观察,有效率均能达到70%。且对某些特殊的症状,比如对快感缺失的因子,对阻滞的因子,对焦虑的症状,若欣林也有明显优势。”
张鸿燕教授同时强调,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临床提倡全病程规范治疗,涵盖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急性期需要尽快控制抑郁症症状,再进入4个月以上的巩固期治疗,该阶段治疗剂量基本保持不变。之后维持期的长短则因人而异,若是首发患者,至少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
如果说药物不断创新及治疗策略的不断优化,为抑郁症患者带来了希望,那么提升药物可及性才是让创新药真正惠及患者的关键。据悉,若欣林获得上市批准后,在短短27天内就正式投入临床使用。截至12月2日晚,若欣林已在全国22个省市开出处方,包括北上广深等地。
“目前,我们正努力通过医院、药店和线上平台等各大渠道服务全国患者,同时与恩华药业、好心情平台等合作,并与母集团旗下的精神心理健康专科品牌——曼朗医疗协同联动,以更快的速度、更广泛的覆盖,满足广大患者治疗所需。后续还将积极推动若欣林进入医保,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让更多的抑郁症患者从中获益,回归正常工作生活。”绿叶制药(中国)中枢神经系统事业部负责人陈哲女士表示。
参考文献:
1. CMHS中国精神卫生调查
2.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pression
3.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https://www.who.int/director-general/speeches/detail/who-director-general-s-opening-remarks-at-the-media-briefing-on-covid-19-2-march-2022
4.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