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有望实现功能性治愈?一款在研新药取得积极临床数据
日前,GSK宣布,其与Ionis联合开发的乙肝在研疗法bepirovirsen(GSK3228836、GSK836)在2b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停药半年后,接受300毫克bepirovirsen治疗的患者中,有部分患者仍然维持(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检测不到的状态,这一数据释放了“功能性治愈乙肝”的信号,所谓“功能性治愈”是指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被完全抑制,然后免疫系统足以自行控制它,这样即便不接受治疗,用常规方法也难以在血液中检测出病毒。
据了解,bepirovirsen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ASO),它能够精准匹配乙肝病毒的RNA,唤出肝细胞里的酶,摧毁来自乙肝的RNA,让它失去活性。失去了RNA,乙肝病毒就无法复制,也不能产生乙肝病毒抗原。此外,这种药物还能进一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协助其消灭血液中的乙肝病毒。
此前,GSK已在第57届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年会暨2022年国际肝脏大会(ILC 2022)上公布了bepirovirsen的IIb期临床试验数据,同时这项研究的详细结果也已发布在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据了解,这项IIb期临床将入组患者是否接受稳定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分为两个队列,然后再将2个队列中的患者随机分配到4个治疗组中,每周用药一次,在第4天和第11天使用或不使用负荷剂量 (LD) 治疗,具体给药方案如下:第一组:bepirovirsen 300mg,LD 治疗24周;第二组:bepirovirsen 300mg,LD治疗12周,然后150 mg 12周;第三组:bepirovirsen 300mg,LD治疗12周,然后安慰剂治疗12周;第四组:安慰剂治疗12周,然后bepirovirsen 300mg,无LD 治疗12周。
最终的临床数据显示,接受NA治疗的患者(n=227),在治疗结束时,使用300mg bepirovirsen24周后,28%的患者的HBsAg<LLOQ和HBV DNA<LLOQ。
患者在停药24周后的试验结果 图片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对于未服用NA的患者(n=230),在治疗结束时,使用300mg bepirovirsen24周后,29%的患者的HBsAg<LLOQ和HBV DNA<LLOQ。
安全性方面,在接受NA治疗的患者和未接受NA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SAE)的发生率均为1%,并分别有3%和4%的患者出现SAE。
另悉,除了单药治疗外,GSK还在探索bepirovirsen联合疗法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