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出海机遇已现,临床试验挑战如何克服?
近年来,受益于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优秀医药人才回国、大量资本持续涌入等因素,国内创新药迎来快速发展期。与此同时,创新实力的增强也让中国药企积蓄了走出国门的力量,随着监管制度与国际接轨,中国药企在海外开展创新药临床试验和授权交易数量大幅增加,本土创新药“闯关”FDA热情高涨。
然而,除了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和传奇生物西达基奥仑相继于2019年11月和今年2月顺利“出海”,其他产品均在FDA“受挫”。比如,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因无法完成现场核查不得不更改质量流程重新提交BLA,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也因无法完成现场核查工作审批延缓,而和黄医药索凡替尼则需要纳入更多代表美国患者人群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被要求补充额外的临床试验以证明其在美国人群和美国医疗实践中的适用性,同时还被建议联合化疗与一线转移性NSCLC的标准疗法进行以总生存期为终点、多区域的非劣效性临床试验。
精鼎首席医学官兼肿瘤卓越中心全球负责人Amy McKee博士指出,很多因素都会在 FDA 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如质量/药学研究问题、无法对临床试验单位和生产厂进行现场核查、关键性临床试验设计未采用总体生存期(OS)进行统计假设而获批相同适应症的其它产品临床试验采用了OS为主要疗效指标、临床试验中采用的对照不是美国当前的标准治疗方案、临床试验研究人群不能代表美国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知情同意的执行情况以及有限的稽查引发了对 GCP 合规和数据完整性问题的担忧、不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等。其中,临床试验人群的多样性不是获批的硬性要求,但却是监管越来越重要的考量因素。
根据US 21 CFR 314,只有在外国数据适用于美国人群和美国医疗实践、研究是由具有公认能力的临床研究人员执行完成的、数据可被认为是有效的且无需 FDA 进行现场检查或 FDA 能够通过现场核查的方式对数据进行验证的情况下,FDA 才会将境外临床试验数据作为批准药品上市的唯一依据。
“FDA 对单一国家临床数据接受的灵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验用药是否能解决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以及特定适应症的治疗现状,研究设计必须要考虑美国当前的治疗标准,比如患者病程的发展、先前疗法、对照组等,同时必须能进行现场核查。若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是更好的选择。” Amy McKee博士解释说。
实际上,原研药从中国到世界在临床试验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精鼎医药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负责人兼亚太区生物技术运营负责人徐维君认为,这需要深入了解产品的竞争格局,以及监管和报销所面临的大政策环境,应对复杂的融资环境和有限的资源,确定正确的开发和上市后路径,设计最佳的临床试验方案并完成概念验证,应用药物开发领域的最新创新以提升产品获批上市的可能性,根据不同的研究文化来应对复杂性不断上升的临床试验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中心的工作负担,依靠本地机构和运营来处理本地事件,选择合适的研究中心以实现患者招募的最理想结果。
生物医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对于药企而言,若在临床试验时出现任何问题造成时间和资金的浪费是无法承受的,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徐维君表示,精鼎医药拥有丰富的法规经验能够提供战略咨询,且在国内外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支持药企完成临床研究。“我们可以根据药品的特性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与当地监管机构和临床试验中心保持密切的沟通,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临床试验,帮助药企应对临床试验挑战,助力创新药扬帆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