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主要产品降价等影响 三生国健2020年预亏1.94亿元-2.24亿元
今日(1月19日),上市半年的三生国健发布了发布2020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2019年度,三生国健的营业收入为11.77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9亿元。
公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三生国健2020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94亿元到-2.24亿元,将减少4.23亿元到4.53亿元,同比减少184.61%到197.69%。
公司2020年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92亿元到-2.22亿元,将减少4.85亿元到5.15亿元,同比减少165.58%到175.82%。
关于本期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三生国健表示,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2020年销售收入出现下滑,预计2020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到7亿元,将减少4.77亿元到5.77亿元,同比减少40.55%到49.04%。
为维护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在2020年10月底公司对主要产品益赛普进行价格调整,益赛普25mg及12.5mg价格均调降50%,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影响了益赛普四季度的销售收入及毛利。
为推进新产品赛普汀的上市需投入较多的市场推广费用,导致销售费用增加。
随着研发项目的稳步开展,研发费用亦不断增加,2020年年度研发费用3.36亿元到3.8亿元,同比增长20.48%到36.25%。
综上所述,公司2020年度出现净利润为负的亏损情况,相比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三生国健成立于2002年,为香港上市公司三生制药的控股子公司,其持有公司97.78%股权,今年7月,三生国健正式在科创板上市,为分拆上市。三生国健是中国第一批专注于抗体药物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目前拥有两款已上市治疗性抗体类药物,分别为“重组人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和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商品名“健尼哌”)。
其中,益赛普于2005年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是中国首个上市的全人源抗体类药物,也是中国风湿病领域第一个上市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是三生国健绝对的营收主力,由于获批时间较早,益赛普的国内市场份额自2006年以来一直占据领先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8年益赛普在国内TNF-α抑制剂市场的份额约52.3%,也是国内大分子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药物市场的领导者(市场份额约48.7%)。根据其此前发布的招股书,2017-2019年,益赛普三生国健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比为100.00%、100.00%及 99.84%,不过,当下益赛普在国内的产品渗透率仍较低,三生国健正积极提高产品渗透率与实施渠道下沉战略。
与此同时,益赛普还面临着严峻的同类品种竞争,根据国家药监局和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月31日,中国一共有10款TNF-α 抑制剂药物获批上市,除益赛普以外的其他9款产品包括强生的类克(英夫利昔单抗,2006年国内上市),及欣普尼(戈利木单抗,2017年国内上市)、艾伯维的修美乐(阿达木单抗,2010年国内上市)、辉瑞的恩利(依那西普,2010年国内上市)、赛金生物的强克(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011年国内上市)、海正药业的安佰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015年国内上市)及安健宁(阿达木单抗,2019年国内上市)、优时比的希敏佳(培塞利珠单抗,2019年国内上市)、百奥泰的格乐立(阿达木单抗,2019年国内上市)。
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2020年10月,三生国健宣布公司计划开始全国范围内逐步主动降低公司主要产品益赛普的产品价格,其中,25mg规格由643元下调到320元,12.5mg规格由374元下调到188元,降价幅度均达50%,因为如若不降价,益赛普已不再有优势,在不考虑赠药的情况下,部分竞争对手的年度治疗费用大幅低于益赛普的66,906元/年,例如修美乐年度治疗费用为33,540元/年、格乐立年度治疗费用为30,160元/年、安健宁年度治疗费用为29,900元/年、苏立信年度治疗费用为29,900元/年。
在新版医保目录中,益赛普已通过谈判成功被纳入,或将助力市场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