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价472倍,上市药企以26.72亿收购一亏损药企
近日,A股上市公司南新制药公布一项收购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兴盟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盟苏州”)100%股权,初步商定标的资产预估值不超过26.72亿元。
事实上,早在10月23日,南新制药就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兴盟苏州股权,同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10月26日开市起南新制药停牌,直至11月9日复牌。
公开资料显示,兴盟苏州成立于2016年8月,由原工艺研发中心的兴盟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原中试生产基地的深圳龙瑞药业有限公司合并组成。主营业务包括高端生物药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并向医药公司提供制研发与生产服务(CDMO服务),具体而言,其产品管线包括4款生物创新药和5款生物类似药,覆盖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其中,有5款产品在国外开展临床试验,3款产品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另有4款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其中核心品种“SYN023”为两种抗原表位无重叠的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的复方制剂,是全球临床研发进度较快的抗狂犬病毒组合单抗产品。目前已在美国完成IIa期临床试验,同时正在进行国际多中心IIb/III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获批上市的人源化抗狂犬病毒组合抗体。另一核心品种为哮喘靶向治疗药物奥马珠单抗的生物类似药,正在中国申请III期临床,该在研产品的中国开发及商业化权利独家授予石药集团旗下子公司石药百克。根据协议,石药百克向兴盟苏州支付1000万元首付款,根据开发进度支付最多6000万元的开发里程碑付款及上市后的销售提成。
同时,兴盟苏州还拥有4条生产线,可支撑在研核心品种的临床试验及商业化生产,并为其他制药及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定制研发与生产服务。
但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公告披露,目前兴盟江苏仅有在研药品,并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其2018年度-2019年度未经审计的亏损净额分别为8310.11万元、8605.94万元,截至2020年9月30日,兴盟苏州未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为558.49万元,营业收入1264.52万元,净亏损4097.59万元。根据预估值预测的交易价格26.43亿元,较净资产增值率约472倍。
另一边,成立于2006年的以仿制药起家的南新制药也并非“财大气粗”,其净利润至今尚未突破亿元,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南新制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7.01亿元、10.14亿元,实现净利润0.27亿元、0.54亿元、0.91亿元。目前,南信制药的的产品包括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辛伐他汀分散片、头孢克洛胶囊、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头孢呋辛酯分散片、复方布洛芬片等,其中,抗流感药物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南新制药唯一一款上市的创新药,根据2019年财报,该产品年营收达到5.2亿元,营收占比覆盖了南新制药的半壁江山,达到51.26%。
这种情况下,标的公司兴盟苏州的持续亏损或给南新制药带来一定资金压力,未来可能承担大额持续投入的风险。
就在南新制药披露交易预案当天,上交所向南新制药就该次收购方案下发问询函,就兴盟江苏估值合理性、上市公司利益保障措施、后续投资对公司影响、标的公司主要产品、研发能力等方面内容进行问询。
虽然外界对于此次高溢价收购有一定质疑,但对于此次收购,南新制药方面认为,过去几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蓬勃发展,市场前景较好。单抗药物技术难度较高,是生物药产业中发展较快的细分领域,兴盟苏州专注于研发单抗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已建立完善的生物药研发生产技术体系等,此次交易有助于上市公司快速切入生物药领域,构建化学药与生物药协同发展的完整产业布局。
同时,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将与标的公司在现有的供应链、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上形成积极的互补关系,借助彼此在国内和海外市场积累的研发实力和优势地位,实现上市公司、标的公司在业务上的协同,强化原始创新和产业化能力,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南新制药也提示,生物新药研发项目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若未来兴盟苏州的产品管线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或研发失败,将对其未来的持续经营造成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