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上市7款药物4个进入医保,吉利德中国速度提升药物可及性
2019年11月28日,2019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正式发布,70个药品通过谈判新被列入到医保报销目录中,价格平均下降60.7%。其中,吉利德科学4款在中国上市仅一年左右的全球创新药品被全部纳入医保,聚焦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艾滋病三大领域,分别为韦立得®(TAF,丙酚替诺福韦)、丙通沙®(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夏帆宁®(来迪派韦索磷布韦)、捷扶康®(艾考恩丙替片,即E/C/F/TAF)。
“吉利德科学为治愈而生,致力于用更短的时间把全球创新的治疗方案带给更多的中国患者。我们希望通过与政府、医疗、商业以及社会组织等各方合作,共同消除公众对疾病认识的误区、减少对患者的偏见与歧视,齐力应对公共卫生挑战,帮助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罗永庆先生近日在2019年吉利德科学中国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历史不长却位列全球制药前十,32年上市创新药超过25个
吉利德科学成立于1987年,与其他一些耳熟能详的跨国制药公司上百年历史相比,吉利德科学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但这并不影响其研发和创新能力,在短短32年时间即上市了超过25个创新药,覆盖HIV、乙肝、丙肝、心血管疾病、囊性纤维化、呼吸系统疾病和抗真菌领域。因此,在其创立不到30年的时候即被列入全球制药公司前十,并于2019年被IDEA Pharma评为药物创新性和可及性全球排名第一的公司,业务收入超过221亿美元。
盘点吉利德科学已上市的药物,可谓硕果累累,有些药物更被誉为里程碑式的创新,为疾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比如1999年上市的“流感神药”达菲;2006年上市的全球第一款单片治疗艾滋病的Atripla,有三种不同的成分,改变了此前的鸡尾酒疗法;乙肝治疗口服药物贺维力、韦瑞德、韦立得,美国和欧洲指南推荐的三个丙肝治疗药物其中两个就是韦瑞德、韦立得;用于艾滋病暴露前后预防的舒发泰;全球首个实现丙肝治愈的索华迪;全球首个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的CAR-T细胞疗法YESCARTA;艾滋病革新疗法必妥维和捷扶康。
“吉利德科学为治愈而生。如今,丙肝已经可以治愈,艾滋病和乙肝治疗药物研究也进展迅速,艾滋病患者已经可以像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一样长期生存,下一步的研发目标即是实现乙肝和艾滋病的最终治愈。”罗永庆先生说道,“吉利德将在抗病毒、抗纤维化、细胞疗法、炎性疾病领域持续研发,以满足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诚意十足进入医保,推动创新药中国可及性
目前,我国在丙肝、乙肝、艾滋病领域依然面临巨大挑战。我国是世界上丙肝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国家之一,有约1000万人感染丙肝病毒,而乙肝病毒感染者有8600万人占全球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此外,截至2019年10月底,HIV/艾滋病感染者约95.8万。
以病毒性肝炎为例,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新发感染率降低90%、相关死亡率下降65%,要使得90%感染者得到诊断且90%符合条件的患者得到治疗。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推动公众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提高疾病诊断率,采用创新规范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实现早诊早治。
据悉,本次医保谈判针对丙肝药物创造性的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明确仅允许2个全疗程费用最低的药品进入目录,且承诺2年内不再纳入新的同类药品。共有四家企业6个品种参与谈判,最终吉利德和默沙东的三个药物以降价85%以上进入医保,协议有效期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其中吉利德的夏帆宁和丙通沙均适用基因1-6型慢性丙型肝炎,而默沙东的择必达则适用1、4型。而根据此次医保支付标准,夏帆宁和择必达限经基因1b型的患者,丙通沙则限经基因1b型以外的患者,而非基因1b型的市场,不在2年不纳入新的同类药品的范围内。
吉利德愿意大幅度降价足以代表其进入医保的诚意。”丙肝药的谈判经历了两个多小时,应该是此次谈判中用时最长的品种,通常一个产品是半小时。”罗永庆先生表示。他透露,跨国公司参与医保谈判的底价首先要获得总部认可,这个底价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包括市场总量和未来增长预期等等,否则再好的谈判技巧也无济于事。
谈及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价值,罗永庆先生则表示,企业应在产品让患者可及、政府医保可承担、企业研发可持续的三者之间找到共识共赢的平衡点,这是战略选择,更是价值观的抉择。
药品进入医保后,如何打通药品可及性的最后一公里是政府、企业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开展疾病诊疗知识普及教育及保证药品及时供应至关重要,对此,吉利德早已进行尝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进入全国医保之前,吉利德已进入浙江、天津、成都地方医保,并结合当地疾病发病和诊疗情况,与地方政府共同探索并开展疾病筛查和教育工作。
“进入医保后,吉利德此前在地方积累的模式和经验可在全国推广,而在保证药品供应方面,吉利德已备足了足够的产能。“罗永庆先生说道。
在中国重点实现三大目标,探索创新商业化模式
吉利德2016年来到中国,不到三年时间即有7个创新药物获批上市,除了进入医保目录的四款药品,另外还有慢性丙肝治疗药物索华迪®(索磷布韦)、用于治疗HIV-1型病毒感染的必妥维®(比克恩丙诺片)和达可挥®(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片)。
“得益于国家药品审评、审批机制的重要改革,临床亟需用药可以先上市再临床。我们来的晚却来的正是时候,吉利德创新药物在中国获批的速度在行业内是绝无仅有的。”罗永庆先生说道。据采访中了解,明年吉利德预计将有两个药物在中国上市,一个是全球上市25年的抗真菌治疗药物,目前仍然是治疗的金标准,还没有仿制药出现;另一个是已在美国获批的用于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的TDF/FTC制剂。
此外,吉利德不仅努力缩短药品获批的时间,还尽可能早地将中国纳入全球临床试验,期望实现创新药品上市中国和全球同步。目前,吉利德已将中国纳入全球的糖尿病肾病项目Ⅲ期临床,并计划未来将中国纳入更多的更早阶段的临床试验项目。
罗永庆先生介绍,吉利德科学来到中国有三个目标:一是用更快的速度引进全球创新治疗方案,二是将获批上市的药物惠及更多患者,三是为吉利德科学在中国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制药公司的商业化创新路径。如今,前两个目标已基本实现,中国特色的商业化路径吉利德还在探索中。
吉利德是个有意思的公司,全球仅有11000名员工,其中超过5500名是科学家,销售、市场人数总数不超过3000人,这和其他全球跨国制药公司动辄几万、十万的员工人数相差较远。在中国也不例外,据采访中了解,目前吉利德中国的商业化团队只有200余人,但这其市场表现却相当可观,2012至2018年所有中国上市的创新药品销量TOP10中有三个即是吉利德的产品。而回顾全球制药行业历史,上市第一年销售100亿美元的也只有吉利德的索华迪。
“欧美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美国65%的药物是商业保险,药物价值被认可即直接引入。而中国市场则相对复杂、多样化,且具有不均等性,国家医保谈判对我们而言是非常好的机会。“罗永庆先生说道。
罗永庆先生表示,一直以来,吉列德科学专注于自己认为最有价值和最擅长的事,在中国的商业化道路,最重要的是靠创新模式以及合作。“在中国,我们将会花更多的时间思考究竟该用怎样的创新商业模式和创新方式惠及更多患者。与中国本土的优秀研发公司、制药公司开展多层次的股权合作收购、权益分享、联合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或是吉利德的选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