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谷网

部分慢性病门诊用药或纳入医保 造福糖尿病患者

来源:健康界 作者:申佳

北京的老张是一位糖尿病患者。

自从5年前首次确诊,老张每日三餐都将两片阿卡波糖片(拜唐苹)作为加餐。一年下来,如果没有医保报销,这道加餐要花掉他4818元。

国产阿卡波糖片花费的3285元会相对节省一些,但老张还是选择了进口药。拥有城乡居民医保的老张在家门口的一级医院门诊就诊,使用进口拜唐苹需要自付2223元。

老张的病友郑阿姨拥有城镇医疗保险,在用药花费上她可谓精打细算:退休前,如选择到社区医院门诊就诊,使用国产阿卡波糖片(卡博平)需要自付1499元,使用进口拜唐苹需要自付2705元。

她如选择到其他定点医院门诊就诊,使用国产卡博平需要自付1598元,使用进口拜唐苹需要自付1828元。(以上案例及数据来自国泰君安证券医药研究团队

显然,这对老年人不是一笔小负担。

正如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说,“我到基层去调研,有一些人告诉我,他们得了这类慢性病,每天都不能断药,负担很重,有的把养老金相当一部分用来买药,我们要努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于是,总理承诺今年医疗方面要做的两件大事之一,并且要尽力完成的,“是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给予50%的报销,这将惠及我国4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多方共赢

总理所说的将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显然是多赢之举。中国社科院一位公共政策专家告诉健康界。

现实状况中,各地在糖尿病等慢性病门诊用药方面的政策并不一致。有的地方出台优惠政策,对部分慢性病门诊用药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但多数地方并无类似政策,慢性病门诊用药必须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倘若个人账户余额不足,便只能使用现金支付。由于个人账户资金不统筹,只用于本人看病,因此,用个人账户支付慢性病门诊用药费用,与自费的区别不大。

这样一来,很多患者为了能够医保报销,“不得不”住院。

虽然慢性病门诊用药没有纳入医保报销,但住院治疗慢性病,医保会按比例给予报销,为了减少看病支出,一些没有达到住院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就会通过住院来报销一部分药费,在出院时再带回一些药品,节省的费用则会更多。以开药为目的的住院,导致医院床位更加紧张,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

而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患者就没有必要再通过住院开药来节省开支,患者得到了实惠,还减少了折腾。同时,以开药为目的的住院减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将部分慢性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表面上看增加了医保基金的开支,但实际上此举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住院,反而会节省医保基金。

医药目录待揭晓

为人人提供负担得起的基本药物,旨在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有相同的机会获得药物,不会因为其所拥有的社会权利不同而出现差别,这是联合国曾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史录文甚至呼吁,我国经济发展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应当扩大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免费用药范围,并通过对基本药物免费,进一步促进药品公平可及。

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伸出右手连续两次做出坚决的手势,“我们要解除,或者说缓解这部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这一民生之痛。”

除了总理的承诺,3月3日下午,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在首场“部长通道”中也表示,启动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要重点考虑基本药物、癌症和罕见病等重大疾病用药、慢性疾病用药和儿童疾病用药的计划,可以推测,包括糖尿病用药在内的慢病用药药品,今年被调进医保目录的机会比较大。答案会在今年9月份揭晓。

现在执行的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共收载糖尿病治疗药物33个,其中胰岛素类药物12个,2型糖尿病降血糖药物21个。2017年调整医保药品目录时,口服降糖药中,二甲双胍排名由口服药第二挪到了第一位,位置提前;格列美脲由乙类升为甲类,增加了格列齐特Ⅱ;阿卡波糖由乙类升为甲类;新增了米格列醇;喹唑啉二酮类的药物去除了“限不适用胰岛素药物且使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无效的患者”的限制。

这些改变曾影响中国糖尿病市场的结构,任何药物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进入医保目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将刺激市场需求,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来看,让很多糖尿病患者期待的DPP-4抑制剂一大类降糖药已纳入2017版药品目录,但限二线用药。GLP-1受体激动剂及一些复方降糖药物也尚未进入医保目录,这部分药品仍然需要全自费。上述都是新版医保目录可期之处。

政策的联动,市场的压力,倒逼糖尿病药企调整战略,创新升级,开展激烈的竞争。

千亿市场 百糖大战

糖尿病市场厮杀激烈程度,状如红海。

曾经,糖尿病慢病管理浮现的巨大商机,光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之间的争夺,就出现了“百糖大战”的局面。数十个糖尿病慢病管理APP企业全面开花,同质化竞争异常惨烈。

这缘于背后的海量市场,着实诱人。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现上升态势,从1980年的1%上升到2017年的11%,患者一旦确诊糖尿病,须终身服药,这推动着降糖药市场的不断扩容。

逐鹿这片市场,核心战役依然在制药企业之间展开。在国家医保全面覆盖、市场刚性需求和新药上市的多重作用力下,糖尿病治疗市场已是国内外厂商关注的热点之一。国内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糖尿病药物销售终端市场已超过500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6.95%。

根据米内网数据,在中国医疗保障体系框架下,国家公立医疗机构是糖尿病用药的主体市场,2017年份额占比合计62%,零售终端市场占比为24%,其它消费终端占据14%的份额。

尽管降糖新药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不断上市,但经过向北京、上海、吉林等多家医院调研,经典药物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仍是热卖的品种,几乎占据了口服降糖药物的半壁江山。

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诺和诺德、赛诺菲等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内糖尿病市场进口替代的空间比较大,国内三大糖尿病龙头企业则由华东医药、通化东宝、甘李药业纷纷抢夺市场。

激烈的产品之争

经典药物二甲双胍的竞争格局,可一窥糖尿病药企的竞争之激烈。

二甲双胍在降糖市场中有着“神药”地位。它于1957年首次在临床上使用,后被证明具有降血糖和保护心血管等作用,再加上价格低廉等因素,逐渐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国内进口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商品名为格华止。其原研企业是默克集团旗下生物制药业务分支默克雪兰诺公司。

截至发稿,盐酸二甲双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已有6家,分别是北京四环制药、广东华南药业、石药集团欧意药业3家的盐酸二甲双胍常释片,江苏德源药业、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悦康药业3家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此外,还有青岛百洋制药、海正宣泰医药的二甲双胍制剂以美国上市转报国内,获批可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数据显示,正大天晴、青岛黄海、广东赛康、河南天方、南京亿华、石家庄华新、北京万辉双鹤申报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还在审评审批中。随着国家对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相关政策的推广及落地,盐酸二甲双胍片已具备抢占市场先机的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青岛百洋制药的高端仿制药取得重大突破,采用渗透泵控释技术的二甲双胍新药奈达在美国获FDA获批上市。未来,这款产品在中国也将上市,有望成为国内第一个渗透泵剂型的二甲双胍。

奈达的原研药是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的产品Fortamet。Fortamet在美国的零售价格较高,60片装500mg剂量的产品在美国连锁药店CVS的零售价是2085.7美元,在杂货连锁店艾伯森(Albertsons)的标价是2160.6美元。

从临床用药对二甲双胍剂型选择的情况来看,中国与美国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市场主要以缓控释剂型为主,市场份额达到94%;而国内普通常释剂型仍占据主导地位,缓控释剂型占比仅22%左右,而渗透泵控释剂型的二甲双胍,市场上暂无。

不同于国内市场已有产品,奈达只需一日服用一次,即可满足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的需求,且24小时维持血药浓度稳定。

目前,青岛百洋制药渗透泵控释型二甲双胍(商品名奈达)在国内的技术审评已经结束,年内或可在国内上市。

百洋制药方面回应健康界,渗透泵型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是海内外同线生产,“中美同销”,申报也是中美同时进行,只是率先在美国获批。最终价格得等国内审批上市后公布。

同时放眼国内国外市场的,不止百洋一家。致力于第三代胰岛素的甘李药业于2018年底与山德士(Sandoz)签署了三种胰岛素类似物(适用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授权许可协议,对方在授权区域可商业化甘李药业的胰岛素产品。甘李药业成为首家进军到欧美胰岛素市场的国内药企。

启明创投合伙人梁颖宇评论道,“虽然通过授权引进,从海外拿药过来(国内卖)可以成为很大的生意,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华为这样的例子(必须致力于自主研发),生物药领域也是一样,中国需要自己的研发力量。甘李药业这样的企业在做的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

困难升级 脚步不停

追赶者脚步不停,传统强者发力创新,默克、诺和诺德等糖尿病巨头也抓紧战略升级,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和日渐迫切的患者需求。

“困难已经升级了,”赛诺菲糖尿病研究主管Philip Larsen博士表示。 “大公司现在都想出奇制胜。”

诺和诺德近期推出INNOVO平台,简言之,这是一个以行业领先企业的姿态,聚焦在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慢性肾病等重点疾病领域,开展行业合作的创新平台。

“战胜疾病所需的不仅是药物,还需要集众智、汇众力,构建全方位、大格局的生态系统。”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如此表示。关于大生态系统,诺和诺德回应健康界,这一系统将支持政府,携手专家,赋能基层,惠及更多患者。

企业们正在逐渐扩大研发范围,包括新技术、可穿戴设备、葡萄糖监测仪和高级胰岛素泵,这些技术和仪器可以与药物一起来改善病人的生活。位于北京的创业企业Airdoc利用AI技术进行眼底拍照、筛查,将向基层、社区布局,主要聚焦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领域。

政府、科研进步、各级医疗机构和企业,都在共同推动,寄望于2019年内实现总理承诺的目标,让包括糖尿病患者在内的慢性病患者获得更大的实惠,缓解疾病压力。

届时,北京的老张和郑阿姨,这样数以亿计的糖尿病患者的小账本上的数字应该要好看许多了。

原标题:糖尿病患者的小账本厉害了!细数小账本,大乾坤!

关注药上市微信
点击关注药上市微信

相关阅读

62种药品采购成功,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拟中选结果公布

2024-12-13

62种药品采购成功,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拟中选结果公布
线上用药趋势白皮书:下沉市场慢病用药增187%

2022-09-15

线上用药趋势白皮书:下沉市场慢病用药增187%
广东联盟常见病慢性病药品集采中选结果

2022-08-27

广东联盟常见病慢性病药品集采中选结果
阿里健康研究院:疫情下,防疫和慢病用药需求大增

2022-04-13

阿里健康研究院:疫情下,防疫和慢病用药需求大增
长处方征求意见:8类药物被排除,4种情况终止

2021-04-02

长处方征求意见:8类药物被排除,4种情况终止

热门推荐

《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第二稿

2025-05-11

《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第二稿
中纪委:2025年,着重抓好金融、国企、医药、高校等领域系统整治

2025-01-08

中纪委:2025年,着重抓好金融、国企、医药、高校等领域系统整治
新型降脂药“佩玛贝特”在华获批

2025-04-14

新型降脂药“佩玛贝特”在华获批
华东医药全球首创DR10624 1b/2a期结果揭晓,肝脏脂肪下降率突破89%

2025-05-12

华东医药全球首创DR10624 1b/2a期结果揭晓,肝脏脂肪下降率突破89%
全国中药饮片采购文件正式发布,涉45个品种

2024-11-30

全国中药饮片采购文件正式发布,涉45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