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吴晓滨:我的新目标是让百济神州变成全球性公司
5月2日,百济神州(纳斯达克代码:BGNE)宣布任命吴晓滨为中国区总经理兼公司总裁。此前,4月23日,原辉瑞核心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兼辉瑞中国总经理吴晓滨正式离职,其在辉瑞工作时间长达15年。
就在当天中午,健康点对吴晓滨进行了专访。这位在业界议论和期盼中缄默了一周的跨国药企“教父级人物”不仅大方对自己的人事变动做出了回应,对离开辉瑞原因、加入百济神州后工作内容、政策期待等诸多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健康点尽可能原汁原味地还原了这次采访的内容。
首谈离开辉瑞
健康点:为什么会离开辉瑞?
吴晓滨:辉瑞在业界做的非常好。无论是生产研发还是商业化、合规都很好。辉瑞在中国是第一,人才济济,团队团结,战斗力非常强。但相应来说,这个时候对我个人的挑战也比较小。有那么多能干的同事,也需要让大家有自己的空间。我需要有另外一个让我激动的目标,我觉得这个目标就是百济神州。
中国的医药创新工业刚刚开始,百济神州相当于其中的旗舰型的公司。无论是研发还是团队水平,都在中国相关企业中领先,这个时候加入团队,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真正创业,但是有很多的创业因素。这让我向往和激动。
健康点:加入百济神州后角色上有什么变化?
吴晓滨:角色是有一定变化的。首先从职责上,在辉瑞,我负责中国业务,但在百济神州除了中国业务,我还有一个头衔是公司的全球总裁,在这个角色里我会和管理层一起努力把百济变成一个全球化的公司,这里面我想我的个人施展空间会有很多。这一点上和以前可能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百济神州的愿景
今年三月,健康点采访百济神州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欧雷强(John Oyler)时,他的一个判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欧雷强当时说,每一个全球性大药企的诞生都有相应的历史条件,比如一战、二战期间的欧洲与美国孕育出了拜耳、辉瑞这样的企业。当下中国已经具有孕育出这样大药企的条件。当健康点把这个问题抛给吴晓滨时,他毫不犹豫地同样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而在谈到百济神州从一个研发见长的创新药企到授权引进、生产销售一体的综合企业转变,吴晓滨同样认为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健康点:百济神州对您未来的角色有什么期待?
吴晓滨:我刚刚来到公司,很多细节问题我需要继续和团队沟通,对我来说现在是学习阶段。公司的期待不是对我个人,而是对行业的期待。如何把中国的医药创新继续提升到另外一个台阶,如何走向全世界。我希望有朝一日中国的医药创新能够服务于全球患者。
我们在TMT行业已经有了腾讯、阿里、百度、京东这样走向全球的榜样,希望百济神州在医药领域能成为全球的中国旗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医药工业惠及的是病人,所以医药行业的全球化相对更容易被接受。这条路一定不会平坦。所以百济需要建造一个很好的团队。
健康点:从个人角度说,您有什么规划?在百济神州有什么具体的阶段目标吗?
吴晓滨:我的阶段目标是比较长久的:和百济一起成长。利用我在业内的知识经验、国际上的经历和全球医药工业界的network,最大程度贡献于公司成长。最终目标是让中国的医药工业走向世界。
健康点:您觉得当下的中国到了孕育大药企的时期了吗?
吴晓滨:对!自从CFDA几年前开始生物医药注册审批的改革以来,无论是“十三五计划”,“健康中国2030”,生物制药、人民健康都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无论从政策导向还是社会需求,中国发展本土的高水平生物制药工业是大的趋势。
从国际角度上来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加剧,对医药健康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过去中国在生物制药领域相对落后,现在能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很不容易的。我觉得历史的机遇的确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生物制药也一定要走到世界的前面去。在这个时候加入一个本土但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司,是重要且让人兴奋的事情。
健康点:这几年百济神州在向集生产、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企业转变,特别是在接手新基中国的运营团队之后。您对百济神州未来的商业化道路是否有自己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吴晓滨:今天是我第一天上班。我确实还在学习的过程中。第一,百济现在有三个新基的产品,都很有市场潜力,接下来要考虑如何将这些产品服务到更多的病人,尤其是偏远地方和小城市的患者。第二,百济有自己的创新产品,包括PD1,还有BTK。随着临床试验的不断进行,这些产品在全球也会很快进入商业化的阶段。这是非常创新的有专利的药品,不仅能够服务中国病人,同时还能服务世界患者。我觉得这是短期和中期的很强的目标。等到我熟悉公司业务后,会做出更详细的计划。
健康点:今年1月,百济神州从美国Mirati Therapeutics公司引进Sitravatinib在亚洲(日本除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授权协议。从此,百济神州不仅有了license out,还有license in,您觉得未来百济理想的产品管线大概是什么样的?
吴晓滨:你说的非常好。现在是一个共享经济的世界,需要有全球化的视野,license in是把更多更好的全球创新药引入中国;license out是把中国的创新药纳入世界平台。我觉得这也符合中国大力推进的共享经济。我相信这是一个趋势,百济神州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我觉得也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上有更多的体现。
健康点:百济神州在今年底前,会有不少于10项的全球性临床试验全面开展,随着越来越多的管线药物进入二期和三期临床,需要入组的患者数量也在增加。这也带来了研发费用的增加,2017年将近是2016年的三倍,您是否担心随着临床试验进展到后期后百济神州运营成本的飙升?
吴晓滨:对于生物医药公司,研发是成本非常大的一块。人类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新的靶点、新的机理新的药品,这是一个永恒的斗争。制药公司在研发过程中的确花很多的钱,但可能最重要的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产生多少对病人有价值的东西,如果能够治疗疾病,我觉得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市场、社会都会appreciate,因为这是创造价值的事情。
中国环境:“着实让人喜悦 仍有改善空间”
健康点:如何看待当前中国新药研发的态势?
吴晓滨:中国医药研发的态势非常让人喜悦。我经常去参加一些新药研发会议。你会看到在几个大的生物园,本土和海归的研发人员确确实实出了一大批的好项目。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的需求和资本的介入,大量人才的涌入——这三个支撑医药研发创新的三大要素我们现在都具备了,因此我相信中国生物制药的研发的加速度会超过任何一个国家。虽然我们国家的起点比较低,但是这个加速度很快能让人刮目相看。所以我个人觉得,在今后五到十年,一定会有一个大的突破,这点我觉得非常让人激动。
健康点:您觉得还有哪些政策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吴晓滨:首先,政策对生物医药创新研发,尤其在研发注册方面,随着和国际的接轨,已经有很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改善,我觉得非常好。但是下一步要研究如何尽快在执行层面把细则做好,让企业很快有法可依。这对研发企业是更大的促进。
第二,我们国家在市场准入方面,对能给患者带来巨大利益的创新药快速获得市场准入还有完善空间。现在比较卡壳的地方还在新药如何很快进社保、各地的招标政策常态化,另外获批新药如何尽快进入各家医院,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这些都是对我国创新药工业至关重要的。光拿到批准,无法很快惠及到患者,对整个医药工业的发展还是有阻碍。
我们看到,国家刚刚组建了三大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把之前相对分散的管理机构归总在一起,在决策效率方面会提高很多。我相信随着国家新的职能部门开始运作,这些问题会逐步进行解决。我们当然呼吁这些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这个事情很紧迫。